鹽是人間初味,醇為味中最正。很難想象,兩者2500年前在古老的江淮相遇,形成了最初也是最后的淮鹽味道。作為一種古代重要的戰(zhàn)略物質,鹽的價值曾舉足輕重,自貢井鹽、運城池鹽、膠濟海鹽都曾在喧囂千年的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,然而其興也忽其衰也忽,輝煌百年之后都以沉寂落幕。唯有淮鹽流傳千年不絕,至今仍為人稱道,可見其獨特魅力與長久活力。
淮鹽以色白、粒大、干著稱,自古以來就是鹽中上品,為歷朝中央政府所重視,在產地附近設鹽場,立鹽市,最終還成就了國內唯一以鹽命名的城市鹽城。除去歷史文化的外在因素,淮鹽流千年主要在于其獨特工藝造就的極好品質。
《通州煮海錄》記載:“煎制海鹽過程,分為碎場、曬灰、淋鹵、試蓮、煎鹽、采花等六道工序?!薄睹魇贰な池浿尽酚涊d:“淮南之鹽煎,淮北之鹽曬?!睌?shù)百年來灘地形式不斷發(fā)生變化,有懷中抱子式鹽田、盤香轉式鹽田等多種,但生產技藝主要集中在修灘、制鹵、結晶、收鹽四大工序。時至今日,技術領頭人(俗稱領灘手)的經驗、悟性仍是穩(wěn)產、高產的關鍵??梢哉f,傳承是淮鹽長青的內因。
淮鹽得以長青的外在因素可能就是淮鹽產區(qū)濃重的文化氛圍和由此產生的持續(xù)的文化影響力。自西漢以來,淮鹽產區(qū)便一直是文化昌盛,人文隆重之地,歷經千年不落,對其他地區(qū)保持著持續(xù)的文化影響力,淮鹽自然也就成為了這種地域文化的代表物產長期被流傳,最終形成融于文化的淮鹽,淮鹽早已脫離了單純的物產概念,而是一種文化的物化形象。
新時代,內外兼具的淮鹽正迎來一個新歷史機遇?。ɡ顥睿?/span>